惡意申請囤積注冊商標將迎來嚴格監管
“大量以傍名牌為目的的惡意申請和為轉讓牟利而大量囤積商標行為,嚴重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和商標管理秩序,破壞營商環境。”22日,北京摩知輪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北京璽澤律師事務所舉辦的“商標實務論壇暨摩知輪發布會”在京舉行,來自商標界的專家、學者圍繞相關話題進行解讀。
記者了解到,12月1日,《規范商標申請注冊行為若干規定》將正式實施,明確規制惡意商標申請。就在今年4月23日,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對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》的修改決定。其中,規制惡意申請、囤積注冊等行為是修改的重點內容之一。
如何判斷商標申請為惡意?前商標局審查員、月梅工作室創立人張月梅指出,不以使用為目的大量囤積商標注冊行為就是惡意的,而這種行為會使所有人都成為受害者。“商標審查員每天要審查大量的垃圾商標。因為案件量太大,律師辦理的案件可能得不到重視,司法判決、行政管理也會越來越簡單粗暴。”張月梅指出,整個行業現在呈現越注冊越稀缺,越稀缺越注冊的亂象,“比如有企業用35平米的地方置辦了一個攤位,負責人就可能把45類商標權注冊了,新的企業無法注冊”。
中央財經政法大學教授、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杜穎也表達了同樣的擔憂。她指出,很多人有一種投機心理,覺得有一天注冊的商標會賣出價格,就大量惡意注冊,囤積商標,甚至把所有動物、植物的名字都注冊了一遍。“2013年實施的商標法,在多條規定中對惡意注冊已經進行規定,但因為限定性比較強,出現了制度失靈。”杜穎稱,新實施的商標法,在第四條明確規定“不以使用為目的的惡意商標注冊申請,應當予以駁回”,就是適應當下環境做出的一種調整。“當然,也需要指出,必須是惡意的,個人正常注冊商標還是應該允許。”
在互聯網時代,品牌塑造的時間越來越短,數量增加,企業如何發現自己商標被侵權、注冊商標又怎么知曉是否被占用也是討論的重點話題。摩知輪科技公司首席顧問張銳表示:“可以通過技術方式進行商標檢索、分析、預警、維護、數據管理等綜合服務,從技術角度提高企業商標管理水平和代理機構的業務處理效率。”
與會專家表示一致表示,隨著新商標法和《規章》的實施,將為嚴厲打擊惡意申請注冊行為提供更加明確和直接的法律依據。技術方面的支持,也會對企業商標保護帶來的便利,商標注冊管理秩序必將進一步規范,營造更好的市場競爭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