揚州新增5件地理標志商標 總量增速位居全省前列
11月13日,記者從市工商局獲悉,“寶應大閘蟹”“寶應中華鱉”“寶應大米”3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成功注冊。截至目前,全市地理標志商標總量已達15件。
全市地理標志商標已達15件
2018年初,市委、市政府在《政府工作報告》中,首次將培育發展地理標志商標列入全市重點工作目標。2018年以來,我市相繼成功注冊“高郵湖龍蝦”“沙頭西瓜”2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,“寶應大閘蟹”“寶應中華鱉”“寶應大米”3件商標目前公告結束,2018年新增地理標志商標5件,超額完成目標任務。
截至目前,全市共有地理標志商標15件,分別是寶應荷藕、涇河西瓜、廣洋湖青蝦、魯垛亂針繡、高郵鴨蛋、界首茶干、高郵湖大閘蟹(2件)、沙頭綠殼雞蛋、揚州漆器、高郵湖龍蝦、沙頭西瓜、寶應大閘蟹、寶應中華鱉、寶應大米。
地理標志商標是無形財富
一個小小的商標,給地方產業帶來什么變化?以高郵湖大閘蟹為例,2015年3月成功注冊地理標志商標后,有效整合了龍頭企業和農戶,通過集中管理、規范生產、統一營銷,實現了協會、企業和農戶多方共贏。目前,在地理標志品牌效應帶動下,高郵已擁有大閘蟹養殖、流通經營戶380家,農民專業合作社20家,養殖戶900戶,養殖面積近20萬畝,年產量6000多噸,產值6億元,養殖戶、經營戶戶均增收逾10萬元。
地理標志商標是無形財富。近年來,市工商局積極采取一系列措施,全力推進地理標志商標培育發展。2014年與揚州市農委聯合出臺《關于加強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與注冊工作的指導意見》;2015年制定《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商標品牌戰略的實施意見》;2016年將地理標志商標列入了財政重點支持項目。
“下一步,我們將重點抓好‘揚字號’地理標志商標的培育發展,在目前已有15件的基礎上,明年再申報注冊一批,進入全省第一方陣。”市工商局局長胡春風介紹說。
總量增速位居全省前列
“經過幾年的努力,我市地理標志商標培育發展明顯提速,增速位居全省前列。”胡春風介紹,“界首茶干”不僅是可消閑果腹的食品和藥用補品,更傳承了250年的獨門手藝。“高郵湖大閘蟹”早在北宋年間就已是皇家貢品,與陽澄湖、固城湖蟹列為一等蟹。“高郵湖龍蝦”、“寶應荷藕”、“涇河西瓜”、“廣洋湖青蝦”、“沙頭綠殼雞蛋”是綠色健康食品的代表。“魯垛亂針繡”、“揚州漆器”作為揚州特色工藝品,蘊藏著深厚的揚州文化和精致的工匠精神。
2016年,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發布《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報告》,在全國378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中,“高郵鴨蛋”、“寶應荷藕”分列第25位、75位,品牌價值分別達40.76億元、19.71億元。“高郵鴨蛋”在2018年5月10日全省“中國品牌日”活動中,榮獲“2017江蘇十大人氣地理標志品牌”。
專項執法防止惡意搶注冒用
近年來,我市地理標志商標培育發展提速較快,市工商部門每年都會組織地理標志商標保護專項執法行動。執法行動主要是商標維權,如一些外地企業紛紛冒用“高郵鴨蛋”商標,這些侵權企業大多是小作坊隱蔽式生產和小超市、小店鋪零售,需要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,有效維護地理標志商標權。其次,執法行動要防止商標惡意搶注,如揚州“邵伯龍蝦”和“高郵鴨蛋”商標屢被惡意搶注和冒用。
“我們要繼續開展地理標志商標專項執法活動,積極探索建立地理標志商標異地執法維權有效機制。”市工商局局長胡春風表示,我市要全面推行“地理標志商標+協會+龍頭企業(農民專業合作社)+農戶”經營模式和商標、標準、包裝、經營、監管“五統一”管理模式,切實做到統一、規范、有序管理。
來源:揚州網